![]() |
新闻资讯 |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>新闻资讯
![]() |
行业新闻 |
数据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
2013-08-05
无论是进行数据盆信系统的设计,还是对现有的数据通信系统的性能作出评价,都会涉及到数据通信系统的质I指标间理。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质量指标有:传愉速率、差错率、可靠性、适应性、使用维修性、经济性、标准化程度和通信建立时间等。下面对这些指标作一般性说明,其中传输速率和传翰差错率这两个指标将在第二章作更详细的介绍。
1、传输速率
传输速率是指单位时何内传送的信息单元的数盆。由于数据通信传物的数据信息均采用二进制表示形式。每一个二进创教字称为I比特(bit),所以传摘速率通常用每秒传擂的比特数来衡皿,即表示成B/s。
除此之外,传物速率还可以采用比特(baud)为单位,波特是与信号彼形联系在一起的,是指单位时间内在传输信道上实际传抽的符号个数或脉冲个数(可采用多进俐),上述两种表示的单位其含义不同,但可以进行相互换算。
2、差错率
二进制表示的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,不论它经历了何种变换、产生了什么祥的失真,只要在接收端能够正确地恢复成原始发送的二进制信号序列,就达到了数据通信的目的。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二也就是说,接收结果总会出现差错现象。因此,接收数鹅的差错理度是数据传输质且的最终指标.
误码率是差错率最常用的表示方式,可定义如下:
误码率二接收出现差错的比特致/传翰的全部比特数
为了提高数据传翰的可靠性,在数据通信中往往浦要采用整枯技术。育关差错控阁技术的具休内容,将在第四章作专门介绍。
3、可靠性
可靠性是指在规定期何内和规定条件下,该数据通僧系统能够正常工作的能力。可用下面的公式表示。
可靠性,(正常工作时间/总工作时间)X100%
式中的工作时间可以按年、月或小时计算。
影响可命性的因素很多,主要是组成系统的设备的可掌性、传猪信道的质量、操作人员的索质等。
可括性一般用平均故降间隔时间来饭度。
4、适应性
适应性表示数据通信系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。如对周围沮度、澳度,电w等变化,以及对冲击、筑动、加速度等条件的适应能力。
5、使用维修性
使用维修性是指操作使用与维护检修的方便程度。为了维护方俊起见,系统应具有必耍的运行状态指示和故陈报,措施。且尽可能做到故降的自动检侧,以便一旦出现故降就能迅速排除,恢复正常运行。当然,系统中各装且体积小、重量轻,也会对维护位修带来好处。
6、经济性
经济性就是通常所说的性能价格比指标.此项指标除了与系统中设备本身的成本有关外,还和纽带利用率、信号功率利用率等项技术性能有关.
7、标准化程度
标准化程度既是衡脸教据通信系统设计水准的孟要方面,也是实现技术规范化的重要措施。标准化程度的高低对缩短研制周期、降低生产成本,方便用户选晌、便于维护检修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。
国际上有一些专门机沟从事数据通信的标准化工作,并已经泪定和发表了许多有关数据通信的标准和建议。国内郎电,通信部门也设有专门机构,从事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。为了提高标准化的水平和程度,加强与国际上主要的标准化机构的联系,对于促进发展我国数据通信事业将是不可缺少的。
8、通信建立时间
通信建立时间是反映数据通信系a同步性能的一个指标。当然,通信建立时间尽可能短,这对子间歇通信成瞬间通信的实时性教据通信系统尤为重要。